游戏 正文页 有图无图

红白机的赛车游戏里藏着这么多好车?小时候都白玩了

04月22日 01:41新浪看点

  对于80后来说,红白机的岁月基本是共同的。魂斗罗、双截龙、超级玛丽……

  对,现在应该说超级马里奥,毕竟我们那时候的非中文语种都是战五渣。

  文/张书乐

  TMT行业观察者、游戏产业时评人,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现在回过头来,说说赛车游戏,脑海里立马出现什么?

  全程飘荡着选用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漫游世界》?

  现在我们知道它的名字叫做《City Connection》,英文直译应该是城市连接,而国外通用的名字是《碰碰车》。

  还有什么?当然不能少了《火箭车》。毫无疑问,这个名字肯定也是被卡带上的乱七八糟自定义名字给误导了。就好像我们玩了多年的所谓空中魂斗罗,其实是国内盗版商蹭热点来的,真名叫做《最终任务》。

  好吧,火箭车的英文名《Road Fighter》,现在的翻译应该叫做《公路赛车》。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款科乐美开发制作的游戏,算是第一款在红白机上出现的赛车游戏。它最早于1984年12月登陆街机平台,1985年7月11日移植到FC主机。

  现在看来,这款纵版的赛车游戏,已经非常的破陋了。像素级的画面,简单的玩法,以俯视的角度进入游戏。

  玩家要做的就是控制画面上的红色小车一边躲避障碍物和其他车辆一边在燃料耗尽前把车开到终点。除了在途中接触彩色车辆补给燃料以外没有其他延长游戏时间的方法,如果燃料用光还没抵达关底,小车会失去动力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最终Game over。

  但你还不能不说,这个游戏基本上已经包含了当下所有赛车游戏的基本要点:躲避障碍、竞速、时间限定、赛道比拼。

  还有就是避免速度降低、打滑或是直接撞毁……

  不过受限于水平,我从来没有玩到过奖励飞机、火车之类的事件发生,但似乎记得看到过有超人飞过,而传说中二周目会提高难度这个梗……

  那真的是个传说。

  不说这些现在已经不会去玩的没营养攻略了,就说说游戏里那个小小的红色色块吧,你操控的赛车。

  如果不看原版游戏封面,你完全无法目测出这是个什么车,可翻开一看,就会觉得眼熟——跑车啊!

  准确来说,它应该是超跑——雪佛兰科尔维特(Corvette)。第4代。

  1983年开始的第四代车型的后尾平整,腰身变粗,中间有几款车型搭载了B2K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45马力,后来经过提升之后,达到了450马力。

  这可以说是最能代表美国精神的跑车,狂暴、粗野。为何会留下火箭车的这样一个名称,其实也是因为它的实际体验上的爆发力完美。

  之前在1968年推出的第三代就已经能在10.89秒内完成1/4英里,在那个时代,就是超跑中,也是火箭了。

  而且有个有趣的说法,关于科尔维特,据说这个名称用17世纪英国一种炮舰的名字,意向当时风行的英国跑车挑战。所以现在这款车,也经常被人叫做“美式战舰”。

  顺便科普一个知识,在风帆战舰时代的英国,1千吨以上的都叫战列舰,规模在此之下的舰船被归类为护卫舰(Frigate)、巡航舰(Corvette)和单桅纵帆船(Sloop)。

  下图是美国拥有的已经200岁的宪法号巡航舰,英国的可能已经全部沉没了吧。

  也许是科乐美作为一家日本游戏公司,开发了太多美式风格游戏,比如沙罗曼蛇、魂斗罗和用美国车的公路赛车,被人诟病了。

  拥有同样多粉丝的《碰碰车》,在1985年紧跟公路赛车脚步,杀入红白机的《碰碰车》就完全日产化了。

  这款游戏的视角最为有趣,采取的是与超级马里奥、魂斗罗一样的横版卷轴模式,或者我们应该叫做第三人称追尾视角。

  如果我们还能用想象力把《公路赛车》看作是3D的话,那么《碰碰车》就完全只能2D了。

  在碰碰车游戏中,玩家要操控自己的汽车穿梭于平台错落的场景之中。当玩家走遍所有平台之后,就会自动到达下一场景。当然行走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玩家要躲避突如其来的猫狗等动物还要小心酒瓶等暗器的袭击。另外,飞驰的警车也会来阻拦玩家的前进。

  此外,游戏里惯性滑行的体验,可以视作当下赛车游戏里漂移动作的前生。

  除了音乐很拉风、带着你走进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风景、顺便还能“东京漂移”外,这次出场的车型也同样很牛。

  先不剧透车子的型号,先看看这里赛车的设定:

  和其他车碰一下——Game over

  和路障碰一下——Game over

  和阿猫阿狗碰一下——Game over

  什么感觉?一个子弹都碰不得的魂斗罗路数?有点像,可这是日本Jaleco公司开发的,不是科乐美的产品啊。

  明明就是皮薄馅大的日本车的真实写照嘛!在看一眼人家的游戏封面(像素游戏,在游戏里看车子,你要是能看出个型号来,那真的只能是——蒙的)

  看着很小日本吧,找到原型车对比一下——本田第一代City的AA型轿车。

  现在知道为什么叫《City Connection(城市连接)》了吧,这就是一款广告游戏啊,绝对是收了钱的。

  而且很有趣的是,这一款车作为入门级车,是本田为了弥补市场空缺,在80年代初推出了一款全新的两厢小车,并取名叫作city。

  然后以后的city车系尽管存在,但和这款车没有多少关联了。第一代的city据说发展到后来,就变成了同样是两厢fit(飞度)。

  而city(一度国内翻译为思迪、现在为锋范,主要是为了显得牛气点)则变成了三厢车。

  好吧,对于本田家怎么内部换孩子的事情,咱们就不讨论了,我只想说,这个用来做广告的游戏,到底是来帮忙的,还是来帮忙的,还是来帮倒忙的?

  一碰就死的车子,算自黑吗?不过也可以看做是进行安全教育哦。

  不过,对比这个游戏,我倒是觉得,前几天看到的这款东风本田全新一代CR-V的感觉更象一些。

  为啥一定是两厢车,增大增粗不就是CR-V嘛。

  难不成,你以为真的靠入门级的两厢车就能全球漫游了?只怕真的要走回来了。

  听说,已经露眼的泰国版本,有7座,这感觉,出门旅游,车子抖一抖,最佳伴侣啊。

  车子小了,就是缩手缩脚,你懂的。

  好吧,FC游戏里还有很多好车子,咱们下回再来八一八。

  看点作者:张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