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综述。
这篇帖子是对10级MT、HT移动射击时火控数据及瞄准时间的整理分析,是一篇纯理论数据分析,暂未涉及实际测试。
主要涉及的是移动时的精度,以及实际的瞄准时间。[很有可能]并不能提高你的实战水平,但有助于了解游戏中不同战车的性能数据。
提到一台车的火控,萌新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一台车标称的精度很高、瞄准时间很短,但是移动时圈特别大?而且1.9秒的瞄准时间过后圈离最小还很远?
经验丰富的老鸟们则会知道,除了精度和瞄准时间外,移动扩圈系数才是对移动时精度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而标称瞄准时间其实是圈缩到当前圈的1/e大小所用的时间。
而以往对火控水平的分析,往往以老鸟们的使用经验为准,大家都知道140和62A火控很好,但是好到什么程度呢?都知道豹I移动扩圈很大,但他真的是垫底吗?
楼主也是闲的无聊,就搜集整理了一些数据,将以上问题以理论数据的形式量化表现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战车性能。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很惭愧,蛤蛤。
首先是公式出处,http://bbs.duowan.com/thread-32309165-1-1.html 2013年多玩论坛的一篇帖子。详细介绍了移动时精度及瞄准时间的算法。
因为没找到其他公式,目前计算以该公式为准,考虑到时间久远有可能已经有所变动,如果有朋友有其他公式,欢迎提出。
最终的扩圈系数=[(a^2+b^2+c^2+d^2)*垂稳系数^2+1]^0.5*理论最小圈系数 ———— 移动时精度公式
当前扩圈=起始扩圈*e^(-实际缩圈经过时间/纸面瞄准时间) ———— 瞄准时间公式
其中a/b/c/d分别是移动、转弯、转炮塔等惩罚系数,也是移动速度*移动扩圈系数;转向速度*转向扩圈系数,以此类推,垂稳系数楼主按0.8算的。
其中有大量参数受乘员熟练度影响——所用扩圈惩罚系数、最小精度、瞄准时间等等。(顺手推荐另一篇干货,关于乘员熟练度影响哪些性能的)为统计方便,本帖数据以1.6.2.98版本装甲密档内成员熟练度100%时数据为准。无通风、无大补给、无兄弟连、无各种乘员技能。
数据计算的基础条件如上,楼主只是将各个车的数据搜集起来代入以上公式。如发现数据或公式使用有误的,欢迎指正。哪位指正有效的可以考虑送个12.8元的小车之类的作为奖励蛤蛤。
直接上计算结果图,注解如下:
1。 因个别车辆实际极速和标称极速差距较大,校正如下:113、50B极速按40km/h计,-4按30km/h计,-7按35km/h计。
2。 黄色部分是仅计算移动扩圈影响(忽略转向、转炮塔),在全速行驶及以40km/h速度行驶时有/无垂稳的实际精度——单位与纸面精度相同,越小则圈越小。
3。 蓝色部分是无垂稳无炮控;有垂稳无炮控;无垂稳有炮控的瞄准时间,对应黄色部分不同情况。
4。 截图时表格按B2瞄准时间排序,既全速行驶且有垂稳时急停,圈缩到最小所需时间。表格里还有最大扩圈时精度,没截进来。
5。 计算用的excel表格在附件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去用来计算其他车辆或各种情况下火控数据。

极速下215B不上垂稳比所有MT上了垂稳的精度都要高!虽然215B极速相对慢是很大的因素,但完全可以堪称最强火控。
140和62A的极速在MT中算中上水平,但极速时精度分别排名MT第一和第三。而且移动射击140优于62A,并不像有些老鸟说的62A移动射击更准。
原始表格都给了,勤劳的人自己就能总结出很多结果。以下图表分析送给广大懒惰的不善于看数字的伸手党。里面还有终结垂稳or炮控的一图流答案。
直接上图,直线极速有垂稳的精度排名,其实就是表格里的B2项排序图示。
需要提一下M48A1的极速只有45,其实算不上高速,还跑不过113和50B。
黑枪车里AX的移动射击算非常好了。老鼠和五式是因为速度实在太慢,只有20多点,去掉这两个的话E5在HT里仅次于215B,但跟215B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去掉末尾的两个爆发车,豹I真的是单发MT里移动射击垫底的……

直线极速有垂稳的瞄准时间排名,既表格里的B2瞄准时间排名。
变化比较大的是30B和豹I,毕竟纸面瞄准时间短,但架不住起始圈太大,还是排在AX后面。其他排名和前一个表差不多。

最后是一图流解释“垂稳or炮控?”,老调重弹,之前其他人发过不止一次。
用的是T57的数据,其实表里所有车的数据几乎都是同样结果。横坐标向右是时间推移,纵坐标是圈的大小。
一句话解释就是——在圈从最大缩到最小的过程中的绝大多数时间点上,安装垂稳的精度都要优于安装炮控的精度。

说到底炮控这缩短10%时间设定得太鸡肋。基本上要订到20%以上才能跟垂稳相抗衡。目前反正被碾压。
以上。